馆藏文物是文明进程的遗产,非常有价值。但是这些文物都是比较脆弱的,其中温湿度的控制是影响收藏的*关键因素。以前,尘土飞扬的环境相对稳定。文物一旦被挖掘,环境平衡被彻底打破,文物被氧化、光照、霉菌害虫破坏。其中,温度和湿度变化,不同质地的文物影响也大不相同。展厅环境温湿度环境法规的制定需要满足不同质地文物的不同需求。
一般温度过高时,可可会加速文物材料的老化,瞬间释放的有害化学杂质会进一步造成破坏。高湿度不利于文物的收藏,低温低有一定的危害,尤其是对长纤维文物。只有合适的环境才能避免纸和丝的脆性,以及竹、木、漆器等材料的变形和开裂。
温度影响文物,也给博物馆带来困难。博物馆是学习交流的地方,注定不能完全封闭。那么如何控制环境的湿度呢?有些博物馆会放一些固体吸湿材料,是硅胶做的。硅胶的吸湿率很高,用量可以根据吸湿范围和体积来确定。但无法**控制湿度,会打破新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另一种伤害,同时也无法*大限度地控制温度。
博物馆是收集、典藏、陈列、展示和保存各种珍贵文物的一个重要场所;而不管是什么文物藏品,对其存储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其中主要包括环境温度、湿度、光线、空气中的含氧度等各方面因素,尤其是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博物馆文物藏品安全保存的量大重要指标。
在我们使用博物馆展柜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做好文物的保护,我们都需要做好温湿度控制,现在就带你来看看博物馆展柜制作进行温湿度控制的3个方法。
1)宏观系统控制:主要依靠中央空调系统控制博物馆的温湿度。但由于中央空调控制的范围比较大,受到展厅环境、参观人流量、以及外界大气环境的影响,往往很难精确的控制,因此尽量使中央空调的温度在20℃左右,辅助进一步的微环境调控。
2)微环境控制:柜内的微环境直接影响着博物馆展品的寿命。首先要加强博物馆展柜制作的密闭性,因为一个密封性良好的展柜能为文物保存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温湿度条件。因此要采取一些措施使之达到密封效果,一些特殊的展柜可以用抗氧化抗腐蚀的自封带进行密封,这种自封带不仅可以密封展柜,还可以去除有害气体;其次,在重要藏品的展柜中加一些调湿剂控制湿度或安装恒湿系统,当湿度超过要求范围时,湿度控制仪能自动开启去湿机降低湿度并同时显示报警信号。
3)重要展品单独控制:由于不同种类的文物对温湿度的要求各不相,因此对于一些重要的文物要进行单独控制,在展柜中安装独立的恒温恒湿系统,设定这种文物的温湿度范围,使之更好的保存。
智能展柜恒湿机:
1.全自动控制柜内湿度数据,工作状态在屏幕显示。采用微电脑控制程序,数字显示温湿度参数,一经接通电源,全由电脑自动操作,无需人员管理。
2.LCD液晶操作面板,界面友好易操作,使操作员或用户能够与应用程序很方便地进行交互。
4.数据中心经过数据中心复杂的处理和分析,形成人可以接受的数据方式,最终展现给用户,经常数据中心的分析,对设备进行控制。
参数:
电压:AC220V±10%50Hz
控制器:微电脑控制
加水方式:控湿主机加湿情况会自动用收集外部环境空气中水分释放在柜内补水,无需另外加水,避免了另外频繁加水的工作,也不会导致加水不及时湿度无法控制的情况。
排水方式:柜内无液态水排出
控制湿度:加湿、除湿一体智能化
显示精度:±0.1%RH
柜体材质:1.2MM厚度冷轧钢板,单层柜体,表面喷涂;
脚垫:带4个脚垫
净化功能:可以去除柜内空气中的CO2、硫化物、H2S、NH3等对文物有害之物质,还可以净化柜内空气。
可分离式维修设计,方便简单,无风扇马达噪音,不滴水、不结霜,以免导致二度潮害,更无热效应产生。使用寿命10万小时以上。
展柜恒湿机显示方式:
1.温湿度传感器,湿度可以单点设定调整。
2.微电脑数码LED温湿度显示器,24小时全天候监控主机运作,屏幕可同时显示温度及湿度,无需繁复切换,薄膜按键设计。
3.湿度显示范围:0.1%RH~99.9%RH,精确度±3%RH。
4.温度显示范围:摄氏0℃~50℃,精确度±1℃;
性能特点:
1.采用微电脑控制自动识别箱内环境智能跟踪所设定的值;
2.控制柜内各系统的工作状态,在显示屏上一览无余,非常便于对系统的维护保养;
3.系统还设置手动操作状态,便于客户灵活处理控制方式;.
4.系统模块式安装设计,便于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灵活改变设计,达到性能参数值,
5.隔热、隔磁、防尘、平衡状态功率小、并具有环保、节能、无污染等;
6.安全可靠、耗电低:内设有漏电保护及强电短路保护,使用安全可靠;一旦通电达到设定要求的湿度整个系统便进入微功耗维持区;
131-4484-3931(微信)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