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除湿机恒温恒湿机厂家

常见问题
一种全热新风除湿机及其运行方法与流程
栏目:常见问题 时间:2023-02-18 11:21:43

  1.本发明属于除湿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全热新风除湿机及其运行方法。背景技术: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对居住、工作、休闲等场所的室内空气质量也日益关注。从单纯的室内外空气置换的通风换气装置,结合以制冷的方式抽走空气中的水份来降低空气湿度的除湿机,出现了通风换气与除湿相结合的新风除湿机。全热交换芯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热回收装置,通过回收排气中的余热对引入空调系统的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在新风进入室内前进行热湿处理之前,降低或增加新风焓值,可有效降低能耗。全热新风除湿机就是指加装有全热交换芯的新风除湿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通常以吊顶的方式隐藏悬挂于天花板以上,用通风管道连接室外与室内。3.目前的全热交换芯的新风除湿机工作模式单一,不能满足用户在不同气候条件时不同需要。如我国南方夏天空气闷热,气温高并且湿度高,尤其是梅雨季节;还有新房装修后墙面湿气重。现有工作模式单一全热交换芯的新风除湿机就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要。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具有新风通风模式、新风除湿模式、内循环快速除湿模式共三种工作模式可供切换的全热新风除湿机及其运行方法。5.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热新风除湿机,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电控箱,箱体包括用于连通室外的室外连接侧与用于连通室内的室内连接侧,室外连接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吸收室外新风进入的新风进口、用于向室外排风的排风口,室内连接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向室内输送新风的送风口,用于吸收室内空气的回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从室外连接侧至室内连接侧依次分隔为第一舱室、第二舱室、第三舱室、第四舱室,每个舱室分为上舱室与下舱室;除去第二舱室外的第一舱室、第三舱室、第四舱室的上舱室与下舱室之间各自设置分隔板,分隔成第一上舱室与第一下舱室、第三上舱室与第三下舱室、第四上舱室与第四下舱室,第二舱室按其纵向方位也分为第二上舱室与第二下舱室;相邻上舱室与相邻下舱室之间开设通风缺口形成风道;第一上舱室设置排风风机经所述排风口通往室外,第一下舱室设置新风风阀及新风温湿度传感器与新风过滤网;第二舱室设置全热交换芯;第三舱室的分隔板的近室外段为向上倾斜的倾斜板,倾斜板开设回风通风口,此回风通风口设置有回风风阀;第三舱室内设置有压缩机、四通换向阀以及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相互之间由铜管连接或毛细管连接,形成由冷媒流经的热交换回路,其中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设置在第三上舱室,其中一个为蒸发器,另一个为冷凝器;第三换热器设置在第三下舱室;第三下舱室外侧与第二舱室相通处设置排风风阀;第四上舱室设置新风风机经所述送风口通往室内,并设置有送风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排风风机、新风风阀及新风温湿度传感器、排风风阀、新风风机、送风温湿度传感器、回风风阀、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均与电控箱内的主控线路板电连接。6.以下为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并列相邻设置,压缩机设置在第三上舱室并位于第二换热器旁;所述四通换向阀设置在第三下舱室。7.所述第三舱室的底面设置接水盘,排水泵、排水管,排水泵与电控箱内的主控线路板电连接,在除湿运行时实现间歇排水。8.所述接水盘上设置液位开关,箱体上设置报警器,液位开关及报警器分别与电控箱内的主控线路板电连接,在除湿运行时实现水满停机并报警。9.所述新风过滤网包括设置在前的新风初效过滤网与设置在后的新风中效过滤网。10.所述电控箱设置在第四下舱室内,所述第四下舱室在回风口处设置有回风过滤网,第四下舱室内还设置有能同时感知来自室内回风的温度、湿度、voc、pm2.5、co2五种气体物理指标的多合一传感器;所述排风风机上设置有排风温度传感器。11.所述箱体包括框架,框架包括间隔布置的底筋板,与底筋板相交设置5条竖筋板分隔依次形成容纳第一舱室、第二舱室、第三舱室、第四舱室的空间;第一舱室、第二舱室、第三舱室、第四舱室各自设置独立的子箱体,各自依次形成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第四模块,使得各模块可实现:组装时各模块预先组装好后再装入箱体;检修时各模块可以各自从所述箱体内抽出分别检修。12.所述箱体的外侧设置第一检修门与第二检修门,使得打开第一检修门即可更换新风过滤网,打开第二检修门即可更换回风过滤网;所述第二下舱室下方设置排线接线盒,各模块的连接电线分别在排线接线盒中形成对插接线端子。13.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可供用户选择切换的三种工作模式的运行方法分别如下: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的新风通风模式运行方法:使所述压缩机及回风风阀处于关闭,所述排风风阀、新风风阀处于开启状态,启动所述排风风机与新风风机,同时,使室内空气依次经回风口、第四下舱室、第三下舱室与第四下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第三下舱室、排风风阀、第二下舱室与第三下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全热交换芯、第一上舱室与第二上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第一上舱室及位于其中的排风风机、排风口,向外排出,使室外新空气依次经新风进口、第一下舱室及位于其中的新风风阀、新风过滤网、第一下舱室与第二下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全热交换芯、第二上舱室与第三上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第三上舱室、第三上舱室与第四上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第四上舱室、新风风机、送风口,向室内输入。14.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的新风除湿模式运行方法:使所述回风风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压缩机及排风风阀、新风风阀处于开启状态;通过切换所述四通换向阀,使得所述压缩机工作时,所述冷媒流经的热交换回路中的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为升温冷凝器,第三换热器为散热冷凝器;启动所述排风风机与新风风机,使室内空气依次经回风口、第四下舱室、第三下舱室与第四下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第三下舱室及位于其中的第三换热器、排风风阀、第二下舱室与第三下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全热交换芯、第一上舱室与第二上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第一上舱室、排风风机、排风口,向外排出;同时,使室外新空气依次经新风进口、第一下舱室及位于其中的新风风阀与新风过滤网、第一下舱室与第二下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全热交换芯、第二上舱室与第三上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第三上舱室及位于其中的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第三上舱室与第四上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第四上舱室及位于其中的新风风机、送风口,向室内输入。15.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的内循环快速除湿模式运行方法:使所述新风风阀与排风风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压缩机及回风风阀处于开启状态;通过切换所述四通换向阀,使得所述压缩机工作时,所述冷媒流经的热交换回路中的所述第一换热器为冷凝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为蒸发器,所述第三换热器为蒸发器;启动所述新风风机,使室内空气依次所述经回风口、第四下舱室、第三下舱室与第四下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第三下舱及位于其中的第三换热器、回风风阀、第三上舱及位于其中的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第三上舱室与第四上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第四上舱室及位于其中的新风风机、送风口,向室内输入。16.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具有新风通风模式、新风除湿模式、内循环快速除湿模式共三种工作模式可供切,可很好的满足用户在不同气候条件时不同需要。尤其是可很好的满足我国南方夏天空气闷热,气温高并且湿度高,尤其是梅雨季节,还有新房装修后墙面湿气重用户的不同需要。另外,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各舱室模块化设计,箱体外侧设置第一检修门与第二检修门,安装、检修、维护都十分方便。附图说明17.图1为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外观立体示意图。18.图2为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检修门与箱体分离状态立体示意图。19.图3为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各模块内部零件组成示意图。20.图4为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隐藏壳体上盖部分状态立体示意图。21.图5为图4状态进一步隐藏检修门状态立体示意图。22.图6为箱体框架及全热交换芯立体示意图。23.图7为第三模块子箱体框架立体示意图。24.图8为第三模块子箱体框架与内部组件立体示意图。25.图9为各模块抽出动动作状态立体示意图。26.图10为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新风通风模式与新风除湿模式空气流动状态示意图。27.图11为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内循环快速除湿模式空气流动状态示意图。28.图中标号:1.箱体;2.电控箱;3.新风进口;4.排风口;5.送风口;6.回风口;7.分隔板;8.第一上舱室;9.第一下舱室;10.第三上舱室;11.第三下舱室;12.第四上舱室;13.第四下舱室;14.通风缺口;15.排风风机;16.新风风阀;17.新风温湿度传感器;18.新风过滤网;19.全热交换芯;20.回风风阀;21.压缩机;22.四通换向阀;23.第一换热器;24.第二换热器;25.第三换热器;26.铜管;27.排风风阀;28.新风风机;29.送风温湿度传感器;30.回风过滤网;31.回风通风口;32.排水泵;33.液位开关;34.排水管;35.多合一传感器;36.底筋板;37.竖筋板;38.排风温度传感器;39.第一检修门;40.第二检修门;41.排线接线盒;42.上盖板;43.后侧板。具体实施方式29.以下以图1至图7所示,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30.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的外观,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电控箱2。如图1或图3所示,箱体1包括用于连通室外的室外连接侧与用于连通室内的室内连接侧,室外连接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吸收室外新风进入的新风进口3、用于向室外排风的排风口4,室内连接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向室内输送新风的送风口5,用于吸收室内空气的回风口6。31.如图3或图4、图5所示,箱体1内从室外连接侧至室内连接侧依次分隔为第一舱室、第二舱室、第三舱室、第四舱室,每个舱室分为上舱室与下舱室;除去第二舱室外的第一舱室、第三舱室、第四舱室的上舱室与下舱室之间各自设置分隔板7,分隔成第一上舱室8与第一下舱室9、第三上舱室10与第三下舱室11、第四上舱室12与第四下舱室13,第二舱室按其纵向方位也分为第二上舱室与第二下舱室;相邻上舱室与相邻下舱室之间开设通风缺口14形成风道;第一上舱室8设置排风风机15经排风口4通往室外,第一下舱室9设置新风风阀16及新风温湿度传感器17与新风过滤网18;第二舱室设置全热交换芯19;第三舱室的分隔板7的近室外段为向上倾斜的倾斜板,倾斜板开设回风通风口31,此回风通风口设置有回风风阀20;第三舱室内设置有压缩机21、四通换向阀22以及第一换热器23、第二换热器24、第三换热器25,相互之间由铜管26连接或毛细管连接,形成由冷媒流经的热交换回路,其中第一换热器23、第二换热器24设置在第三上舱室10,其中一个为蒸发器,另一个为冷凝器;第三换热器25设置在第三下舱室11;第三下舱室11外侧与第二舱室相通处设置排风风阀27;第四上舱室12设置新风风机28经送风口5通往室内,并设置有送风温湿度传感器29;排风风机15、新风风阀16及新风温湿度传感器17、排风风阀27、新风风机28、送风温湿度传感器29、回风风阀20、压缩机21、四通换向阀22均与电控箱2内的主控线路板电连接。32.如图7、图8所示,第三模块可设置独立的第三模块子箱体,第三模块子箱体框架如图7所示,第三模块的各组成件安装后如图8所示。33.如图3或图4、图5、图8所示,在第三舱室内,第一换热器23、第二换热器24并列相邻设置,压缩机21设置在第三上舱室10并位于第二换热器24旁;四通换向阀22设置在第三下舱室11。第三舱室的底面设置接水盘,排水泵32、排水管34,排水泵32与电控箱2内的主控线路板电连接,在除湿运行时实现间歇排水。接水盘上设置液位开关33,箱体1上设置报警器,液位开关33及报警器分别与电控箱2内的主控线路板电连接,在除湿运行时实现水满停机并报警。34.如图3或图4、图5所示,新风过滤网18包括设置在前的新风初效过滤网与设置在后的新风中效过滤网。电控箱2设置在第四下舱室13内,第四下舱室13在回风口6处设置有回风过滤网30,第四下舱室13内还设置有能同时感知来自室内回风的温度、湿度、voc、pm2.5、co2五种气体物理指标的多合一传感器35;排风风机15上设置有排风温度传感器38。35.如图6所示,箱体1包括框架,框架包括间隔布置的底筋板36,与底筋板36相交设置5条竖筋板37分隔依次形成容纳第一舱室、第二舱室、第三舱室、第四舱室的空间;第一舱室、第二舱室、第三舱室、第四舱室各自设置独立的子箱体,各自依次形成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第四模块,使得各模块可实现:组装时各模块预先组装好后再装入箱体1。如图9所示,检修时各模块可以各自从箱体1内抽出分别检修。36.如图2、图4所示,箱体1的外侧设置第一检修门39与第二检修门40,使得打开第一检修门39即可更换新风过滤网,打开第二检修门40即可更换回风过滤网30;第二下舱室下方设置排线接线盒41,各模块的连接电线分别在排线接线盒41中形成对插接线端子。如图2所示,箱体1上面另加设上盖板42,箱体1后侧另加设后侧板43。37.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可供用户选择切换:1、新风通风模式;2、全热新风除湿机的新风除湿模式;3、内循环快速除湿模式。如在温度湿度均较为宜人时,可选择切换至新风通风模式。在温度湿度均较高的闷热天气时,如我国南方夏天空气闷热,气温高并且湿度高,尤其是梅雨季节,可选择切换至全热新风除湿机的新风除湿模式。如当新房装修后的一段时期内,墙面湿气重,可选择切换至内循环快速除湿模式。38.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可供用户选择切换的三种工作模式的运行方法分别如下: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的新风通风模式运行方法:如图3、图10所示,使压缩机21及回风风阀20处于关闭,排风风阀27、新风风阀16处于开启状态,启动排风风机15与新风风机28,同时,使室内空气依次经回风口6、第四下舱室13、第三下舱室11与第四下舱室13之间的通风缺口14、第三下舱室11、排风风阀27、第二下舱室与第三下舱室11之间的通风缺口14、全热交换芯19、第一上舱室8与第二上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14、第一上舱室8及位于其中的排风风机15、排风口4,向外排出,使室外新空气依次经新风进口3、第一下舱室9及位于其中的新风风阀16、新风过滤网18、第一下舱室9与第二下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14、全热交换芯19、第二上舱室与第三上舱室10之间的通风缺口14、第三上舱室10、第三上舱室10与第四上舱室12之间的通风缺口14、第四上舱室12、新风风机28、送风口5,向室内输入。39.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的新风除湿模式运行方法:如图3、图10所示,使回风风阀20处于关闭状态,压缩机21及排风风阀27、新风风阀16处于开启状态;通过切换四通换向阀22,使得压缩机21工作时,冷媒流经的热交换回路中的第一换热器23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24为升温冷凝器,第三换热器25为散热冷凝器;启动排风风机15与新风风机28,使室内空气依次经回风口6、第四下舱室13、第三下舱室11与第四下舱室13之间的通风缺口14、第三下舱室11及位于其中的第三换热器25、排风风阀27、第二下舱室与第三下舱室11之间的通风缺口14、全热交换芯19、第一上舱室8与第二上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14、第一上舱室8、排风风机15、排风口4,向外排出;同时,使室外新空气依次经新风进口3、第一下舱室9及位于其中的新风风阀16与新风过滤网18、第一下舱室9与第二下舱室之间的通风缺口14、全热交换芯19、第二上舱室与第三上舱室10之间的通风缺口14、第三上舱室10及位于其中的第一换热器23与第二换热器24、第三上舱室10与第四上舱室12之间的通风缺口14、第四上舱室12及位于其中的新风风机28、送风口5,向室内输入。40.本发明全热新风除湿机的内循环快速除湿模式运行方法:如图3、图11所示,使新风风阀16与排风风阀27处于关闭状态,压缩机21及回风风阀20处于开启状态;通过切换四通换向阀22,使得压缩机21工作时,冷媒流经的热交换回路中的第一换热器23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24为蒸发器,第三换热器25为蒸发器;启动新风风机28,使室内空气依次经回风口6、第四下舱室13、第三下舱室11与第四下舱室13之间的通风缺口14、第三下舱及位于其中的第三换热器25、回风风阀20、第三上舱及位于其中的第一换热器23与第二换热器24、第三上舱室10与第四上舱室12之间的通风缺口14、第四上舱室12及位于其中的新风风机28、送风口5,向室内输入。41.本技术文件中左、右、上、下、前、后等所称方位,仅相对本专利申请说明书附图的表示便于表述而言,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