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干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转轮单机型除湿机。
背景技术:
除湿机又称为抽湿机、干燥机、除湿器,一般可分为民用除湿机和工业除湿机两大类,属于空调家庭中的一个部分。通常,常规除湿机由压缩机、热交换器、风扇、盛水器、机壳及控制器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由风扇将潮湿空气抽入机内,通过热交换器,此时空气中的水分子冷凝成水珠,处理过后的干燥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室内湿度保持在适宜的相对湿度。
全球除湿机的主要产地集中在意大利、日本、中国等地,中国在全球除湿机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显著。特别是工业除湿机,应用在医药,医院,电子,计算机,食品行业居多;家用除湿机在中国国内市场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完全被中国的消费者认知。
现在市面上的除湿机结构复杂,除湿效果差,整机的避震效果差,能耗大,没有自动检测启动功能,而且除湿滚轮结构复杂,体积大。
因此,现在市面上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单转轮单机型除湿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提供了一种单转轮单机型除湿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转轮单机型除湿机,所述除湿机包括具有上层和下层的除湿机外壳;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上,与室内相连通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上,与室内相连通的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上,与室外空气出风管相连通的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下层内,与所述进风口相连接的表冷器;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下层内,位于所述表冷器一侧,为空气运动提供动力的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上层内,具有除湿通道和烘干通道,除湿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相连通,除湿通道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的滚轮除湿组件;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上层内,与所述除湿机外壳下层相连通的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上层内,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滚轮除湿组件的烘干通道相连通的加热器;以及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上,控制除湿机工作的电控箱;所述烘干通道出口处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滚轮除湿组件包括用于连通所述除湿机外壳上层和下层,具有至少一个除湿孔和至少一个烘干孔的下安装座;与所述下安装座相对设置,且为对称结构的上安装座;设置在所述上安装座和所述下安装座之间,与所述上安装座和所述下安装座转动连接的除湿滚轮;以及设置在所述除湿滚轮一侧,与所述除湿滚轮相贴合,用于带动所述除湿滚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上安装座和所述下安装座通过至少两根连接杆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除湿滚轮一侧的电机;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且与所述除湿滚轮相贴合的转动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安装座和所述上安装座上分别设有一个烘干孔;所述下安装座和所述上安装座上分别设有两个除湿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上设有两个与所述除湿孔相连通的排风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冷器下端设有的冷凝水收集槽;所述冷凝水收集槽底面上设有用于将冷凝水排出到所述除湿机外壳外的排水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除湿机外壳分为上层和下层,大大减小了平面占地面积,同时,其除湿滚轮采用在水平平面内转动,且将体积减小,适用于小场地厂房进行除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单转轮单机型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单转轮单机型除湿机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单转轮单机型除湿机中滚轮除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单转轮单机型除湿机中滚轮除湿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单转轮单机型除湿机中除湿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转轮单机型除湿机,所述除湿机包括具有上层和下层的除湿机外壳10;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上,与室内相连通的进风口11;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上,与室内相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2;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上,与室外空气出风管相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3;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下层内,与所述进风口11相连接的表冷器20;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下层内,位于所述表冷器20一侧,为空气运动提供动力的第一风机30;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上层内,具有除湿通道和烘干通道,除湿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30相连通,除湿通道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2相连通的滚轮除湿组件40;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上层内,与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下层相连通的第二风机50;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上层内,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50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滚轮除湿组件40的烘干通道相连通的加热器60;以及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上,控制除湿机工作的电控箱70;所述烘干通道出口处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3相连接。
具体的,本方案在实施时,首先打开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然后控制第一风机30和第二风机50工作,将室内空气吸入,使得空气通过表冷器20,对空气进行初步冷却,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表冷器20表面温度较低,热空气经过时,在其表面液化,形成液滴,通过冷水收集槽排出到除湿机外壳10外。
通过表冷器20的空气被第一风机30吸入,最后通过第一风机30出口排出,将第一风机30排出的空气送入到滚轮除湿组件40进行进一步除湿。需要说明的是,表冷器20与第一风机30之间没有管道连接,通过表冷器20后的空气并不是全部进入到了第一风机30内,部分空气被与除湿机外壳10下层相连通的第二风机50吸入。
第一风机30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滚轮除湿组件40的除湿孔42相连接,空气通过滚轮除湿组件40进行进一步除湿后,通过上端盖上的除湿孔42排出,上端盖上的除湿孔42也通过管道与第一出风口12上的排气孔相连通,将除湿完成的空气排出。
同时为了对除湿滚轮45进行干燥,本方案还在除湿滚轮45一侧设计了加热器60,加热器60将第二风机50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最后将加热的空气送入到滚轮除湿组件40的烘干孔43内,对除湿滚轮45进行干燥,穿过除湿滚轮45的热空气通过下安装座41上的烘干孔43排出,需要说明的是下安装座41上的安装孔也通过管道与第二出风口13相连接,所以最后通过除湿滚轮45的热空气全部通过第二出风口13排出到室外。
需要说明的是,除湿转轮45上端和下端中心位置处分别设有两个旋转轴49,所述上安装座44和下安装座41内分别设有与两个旋转轴相配合的安装孔410,所述除湿转轮45与上安装座44和下安装座41通过旋转轴49和安装孔410实现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滚轮除湿组件40包括用于连通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上层和下层,具有至少一个除湿孔42和至少一个烘干孔43的下安装座41;与所述下安装座41相对设置,且为对称结构的上安装座44;设置在所述上安装座44和所述下安装座41之间,与所述上安装座44和所述下安装座41转动连接的除湿滚轮45;以及设置在所述除湿滚轮45一侧,与所述除湿滚轮45相贴合,用于带动所述除湿滚轮45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上安装座44和所述下安装座41通过至少两根连接杆46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除湿滚轮45一侧的电机47;与所述电机47传动连接,且与所述除湿滚轮45相贴合的转动轮4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安装座41和所述上安装座44上分别设有一个烘干孔43;所述下安装座41和所述上安装座44上分别设有两个除湿孔4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12上设有两个与所述除湿孔42相连通的排风孔(图中未标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冷器20下端设有的冷凝水收集槽21;所述冷凝水收集槽21底面上设有用于将冷凝水排出到所述除湿机外壳10外的排水孔2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上层和下层的除湿机外壳10;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上,与室内相连通的进风口11;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上,与室内相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2;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上,与室外空气出风管相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3;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下层内,与所述进风口11相连接的表冷器20;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下层内,位于所述表冷器20一侧,为空气运动提供动力的第一风机30;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上层内,具有除湿通道和烘干通道,除湿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30相连通,除湿通道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2相连通的滚轮除湿组件40;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上层内,与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下层相连通的第二风机50;设置在所述除湿机外壳10上层内,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50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滚轮除湿组件40的烘干通道相连通的加热器60;所述烘干通道出口处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3相连接。本方案将除湿机外壳10分为上层和下层,大大减小了平面占地面积,同时,其除湿滚轮45采用在水平平面内转动,且将体积减小,适用于小场地厂房进行除湿。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