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有涉及一种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背景技术:2.转轮除湿机能极大地减少空气中的水分,是某些对环境湿度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工程的重要设备。3.转轮除湿机通常包括机箱和除湿转轮,根据转轮除湿机的原理,需要将转轮人为分成除湿区和再生区,例如将除湿转轮轴线水平地设置在机箱中,上部设为再生区,下部设为除湿区;将新风冷却后吹过除湿区,得到干燥的处理风;将新风加热后吹过再生区,使除湿转轮中的水分被带走;因此转轮除湿机的机箱又分为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4.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机箱的气密性以及降低成本,机箱通常一体成型,设置多个隔板横设在机箱中,将机箱分隔出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除湿转轮贯穿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转轮中间设有密封条,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设有隔板。5.但上述方案存在如下缺点:由于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之间温湿度存在较大差异,隔板难以有效阻隔再生风道和除湿风道的热交换和湿度交换,使转轮除湿机的除湿性能降低。6.上述方案在再生风道或者除湿风道内壁设有隔热层,但是共用的隔板还是会有热量以热传导的形式通过金属的机箱在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之间产生热交换。7.还因为隔板和隔板的连接之间以及隔板与机箱的连接之间存在间隙,热量以热对流的形式通过间隙在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之间产生热交换,湿度也因为间隙会产生影响。技术实现要素: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以有效隔绝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之间的热交换和湿度影响。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包括除湿风道外壳、再生风道外壳、隔热层和除湿转轮;10.所述再生风道外壳设置在除湿风道外壳的侧部,所述隔热层覆盖于再生风道外壳的外壁;11.所述除湿转轮穿过除湿风道外壳的侧壁、再生风道外壳的侧壁和隔热层的侧壁,所述除湿转轮的除湿区在除湿风道外壳内,所除湿转轮的再生区在再生风道外壳内。12.进一步地,所述除湿风道外壳的截面呈中空的l字型,使除湿风道外壳具有阴角,所述再生风道外壳为矩形,所述再生风道外壳通过隔热层贴附在除湿风道外壳的阴角。13.进一步地,所述除湿风道外壳、再生风道外壳和隔热层均开设对应除湿转轮的转轮通道,所述除湿转轮通过转轮通道穿过除湿风道外壳、再生风道外壳和隔热层;14.所述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除湿风道外壳的转轮通道边沿和隔热层的转轮通道边沿之间。15.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为云母隔热片。16.进一步地,所述除湿风道外壳、再生风道外壳和隔热层均开设对应除湿转轮的转轮通道,所述再生风道外壳的转轮通道内壁设有橡胶隔热片,所述橡胶隔热片贴附除湿转轮,所述橡胶隔热片与除湿转轮滑动连接。17.进一步地,还包括再生加热器、再生风机和再生接管;18.所述再生风道外壳内,所述再生加热器设置在除湿转轮靠近再生风道外壳的进风口一侧;19.所述再生风机设置在再生风道外壳外部,所述再生风机通过再生接管与再生风道外壳的出风口连接。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中,设置独立的除湿风道外壳和独立的再生风道外壳,能实现在再生风道外壳的外壁上设置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紧密,方便维护隔热层,能有效隔绝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的热交换;设置独立的除湿风道外壳和独立的再生风道外壳,相比于现有技术,避免了设置多个隔板,所以也避免了隔板的安装使除湿风道外壳和再生风道外壳之间存在连通的间隙,故而避免了除湿风道外壳和再生风道外壳热对流,避免水分流向除湿风道。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能有效隔绝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的热传导和湿度扩散。附图说明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的整体结构侧视图;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23.标号说明:24.1、除湿风道外壳;2、再生风道外壳;3、除湿转轮;4、再生加热器;5、再生风机;6、再生接管。具体实施方式25.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26.请参照图1-2,一种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包括除湿风道外壳1、再生风道外壳2、隔热层和除湿转轮3;27.所述再生风道外壳2设置在除湿风道外壳1的侧部,所述隔热层覆盖于再生风道外壳2的外壁;28.所述除湿转轮3穿过除湿风道外壳1的侧壁、再生风道外壳2的侧壁和隔热层的侧壁,所述除湿转轮3的除湿区在除湿风道外壳1内,所除湿转轮3的再生区在再生风道外壳2内。29.由上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中,设置独立的除湿风道外壳1和独立的再生风道外壳2,能实现在再生风道外壳2的外壁上设置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紧密,能有效隔绝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的热交换;设置独立的除湿风道外壳1和独立的再生风道外壳2,相比于现有技术,避免了设置多个隔板,所以也避免了隔板的安装使除湿风道外壳1和再生风道外壳2之间存在连通的间隙,故而避免了除湿风道外壳1和再生风道外壳2热对流,避免水分流向除湿风道。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能有效隔绝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的热交换。30.进一步地,所述除湿风道外壳1的截面呈中空的l字型,使除湿风道外壳1具有阴角,所述再生风道外壳2为矩形,所述再生风道外壳2通过隔热层贴附在除湿风道外壳1的阴角。31.由上描述可知,所述转轮需要穿过除湿风道外壳1、再生风道外壳2和隔热层;设置上述除湿风道外壳1的特殊形状,使隔热层能更紧密的贴附在除湿风道外壳1的阴角,避免气流通过隔热层和除湿风道外壳1的间隙与外部环境产生流动,提供了所述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的气密性。32.进一步地,所述除湿风道外壳1、再生风道外壳2和隔热层均开设对应除湿转轮3的转轮通道,所述除湿转轮3通过转轮通道穿过除湿风道外壳1、再生风道外壳2和隔热层;33.所述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除湿风道外壳1的转轮通道边沿和隔热层的转轮通道边沿之间。34.由上描述可知,所述密封圈避免气流通过隔热层和除湿风道外壳1之间的间隙与外部环境产生流动。35.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为云母隔热片。36.由上描述可知,上述设置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隔热层的材质。37.进一步地,所述除湿风道外壳1、再生风道外壳2和隔热层均开设对应除湿转轮3的转轮通道,所述再生风道外壳2的转轮通道内壁设有橡胶隔热片,所述橡胶隔热片贴附除湿转轮3,所述橡胶隔热片与除湿转轮3滑动连接。38.由上描述可知,所述橡胶隔热片,避免气流在除湿风道外壳1内部和再生风道外壳2内部之间流动。39.进一步地,还包括再生加热器4、再生风机5和再生风管6;40.所述再生风道外壳2内,所述再生加热器4设置在除湿转轮3靠近再生风道外壳2的进风口一侧;41.所述再生风机5设置在再生风道外壳2外部,所述再生风机5通过再生风管6与再生风道外壳2的出风口连接。42.由上描述可知,上述设置提供了一种再生加热器4、再生风机5和再生风道外壳2的连接结构。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的应用场景为:当转轮除湿机44.实施例一45.请参照图1-2,一种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包括除湿风道外壳1、再生风道外壳2、隔热层和除湿转轮3;46.所述再生风道外壳2设置在除湿风道外壳1的侧部,所述隔热层覆盖于再生风道外壳2的外壁;47.所述除湿转轮3穿过除湿风道外壳1的侧壁、再生风道外壳2的侧壁和隔热层的侧壁,所述除湿转轮3的除湿区在除湿风道外壳1内,所除湿转轮3的再生区在再生风道外壳2内。48.所述除湿风道外壳1的截面呈中空的l字型,使除湿风道外壳1具有阴角,所述再生风道外壳2为矩形,所述再生风道外壳2通过隔热层贴附在除湿风道外壳1的阴角。49.所述除湿风道外壳1、再生风道外壳2和隔热层均开设对应除湿转轮3的转轮通道,所述除湿转轮3通过转轮通道穿过除湿风道外壳1、再生风道外壳2和隔热层;50.所述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还包括密封圈、再生加热器4、再生风机5和再生风管6,所述密封圈设置在除湿风道外壳1的转轮通道边沿和隔热层的转轮通道边沿之间。51.所述隔热层为云母隔热片。52.所述除湿风道外壳1、再生风道外壳2和隔热层均开设对应除湿转轮3的转轮通道,所述再生风道外壳2的转轮通道内壁设有橡胶隔热片,所述橡胶隔热片贴附除湿转轮3,所述橡胶隔热片与除湿转轮3滑动连接。53.所述再生风道外壳2内,所述再生加热器4设置在除湿转轮3靠近再生风道外壳2的进风口一侧;54.所述再生风机5设置在再生风道外壳2外部,所述再生风机5通过再生风管6与再生风道外壳2的出风口连接。5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的使用及原理:56.转轮除湿机分为除湿风道和再生风道,除湿转轮的除湿区一般空气温度12-23℃,含水量很低,露点可以达到-75℃,再生区是高温高湿区域,温度可达140℃,绝对含水量可以是除湿区的几百倍,因此,再生风道和除湿风道的密封问题、防止冷热传导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直接影响到除湿机的除湿效果和运行能耗。5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述转轮除湿机独立再生风道结构设置独立的再生风道外壳和独立的除湿风道外壳,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隔板将机箱分隔出再生风道和除湿风道,故而避免了存在隔板之间的间隙或者隔板与机箱之间的间隙;使再生风道外壳和除湿风道外壳更加密闭。58.现有技术中的再生风道中和除湿风道中难以增设隔热层,增加再生风道和除湿风道的热绝缘性,因为隔热层一旦损坏需要拆开隔板,这在实际操作中具有诸多困难,独立的再生风道外壳和独立的除湿风道外壳的设置使工程师方便在再生风道的外部设置隔热层,使得热量不易通过金属制的机箱以热传导的方式流向除湿风道。59.在使用了独立的再生风道外壳和独立的除湿风道外壳后,再生风道和除湿风道之间存在热交换和气流交换较多的位置就是除湿转轮的转轮通道。因此设置橡胶隔热片贴附除湿转轮设置,隔断了转轮通道。60.并且转轮通道与外界环境也并非密封,设置所述除湿风道外壳的截面呈中空的l字型,使隔热层在除湿风道外壳上的贴附更紧密,贴附面积更大,并且在隔热层和除湿风道外壳之间设置密封圈,隔断了转轮通道与外部空间的通道。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