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除湿机恒温恒湿机厂家

行业资讯
处暑时节,抓住最后除湿机会!
栏目:行业资讯 时间:2023-04-03 18:14:15

  病案分析

  十病九湿,很多时候患者朋友出现发烧不退的症状,持续反复,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吃药、打针、输液高烧就是不退,这时候就可能是你体内的湿气在作怪。

  前段时间曾接诊一个高烧患者,经多方治疗效果不理想。后经反复询问,才了解到该患者由于发烧前曾到南方出差,正好赶上当地下大雨。这位患者大汗后进空调房,后又淋了雨。雨,属于湿,就诊时患者舌苔厚腻发黄,出现发烧,恶心、想吐、喉咙疼等症状,这在中医上属于风寒入里化热夹湿的情况。该类型的发热常缠绵不愈,严重时会伴有胃肠道恶心想吐的一些反应。按照“化湿”这个思路为患者开药,患者次日体温降到正常水平。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反复输液人工造湿导致低热不愈4月的案例,有反复发热伴有支气管扩张、阑尾炎并发的案例,如果及早祛湿,患者一般都能很快控制体温。

  湿分内湿和外湿两种

  湿,有两种,一个是自然界的湿邪(外湿),另一个是身体自己产生的湿邪(内湿)。如近期北京秋雨多多就是天然造湿的外部环境,很多朋友身体会觉得不舒服、憋气、皮肤黏腻、胃肠功能差,就是与“外湿”有关。外湿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比如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近期接诊一个参加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一个老战士,他就是因为当时所染“风湿”(藏南边陲,高原恶劣环境),导致现在关节严重变形,还活动不利同时伴有疼痛,一时半会就很难祛除。

  而北方之所以现在湿气重的人越来越多,主要还是与内湿有关。现代人贪凉、熬夜、不爱运动,脾胃越来越虚,由此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脾的运化功能受到伤寒,水湿聚积体内,形成内湿。由于生活饮食习惯的调整,人们喜食膏粱厚味,口味重而多咸,而又经常吹空调,外常为寒气怫郁,湿不能越,加之运动少,湿气呆滞内停,导致现代白领丽人及城市汉子们容易出现体内湿重。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

  如何知道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可从以下五大信号判断。

  信号一舌苔厚腻

  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或者舌体胖大,且舌头边缘还伴有非常明显的齿痕,那就证明您体内的湿气太重,应及时调理,后期还得配合健脾防止湿气反复。

  信号二大便粘滞不爽

  正常的大便是软硬适中的条形,如果大便像熟得过度的香蕉一样外形软烂、黏腻,不成形,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这也说明你的体内有湿,消化吸收功能异常。

  信号三食欲差,食谷不香

  如果到了饭点,没有饥饿感,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还有隐隐的恶心感。这种现象也是脾胃功能较弱,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秋季腹泻部分与此有关。

  信号四喝水都会变胖

  早上起床后突然感觉自己小腿肚非常酸痛、沉重,或发现最近体重增加了许多,那证明您出现虚胖的现象,也是体内湿气重造成的。

  如伴有面色晦暗且发黄,早晨起床时眼皮浮肿,或眼袋明显,这些信号说明体内的湿气较重。

  信号五精神困倦慵懒

  湿气重的人常常会有胸闷的感觉,身体疲乏,懒得活动,有头昏脑涨之感,易困倦,记忆力减退、性欲减退。严重者容易对好多事情失去兴趣。

  总之,虽然湿气常常潜伏在我们体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进行自我检查。如果你在阴湿天气时出现下列变化,说明你身体内的湿气太重了: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出油、妇科炎症、阴囊潮湿、舌苔厚腻,出现这些症状要多加重视。

  中医支招祛湿气

  在湿气的治疗上,中医拥有几千年的治疗经验,无论北方的内湿、南方的外湿均可除之而后快。湿气致病多种多样,中医治湿丰富多彩。湿气留滞在胃肠,包括容易拉肚子,胃怕凉的寒湿(此用附子理中);湿气饱和于心脏,如心衰水肿不能平卧(此为脚气冲心,可用鸡鸣散);湿气胶裹在肺脏,湿与热合,如湿热型咳嗽(胸满,痰多,舌苔白厚,可用甘露消毒丹合麻杏苡甘汤);湿气困泛于肌表,如全身疼痛的寒湿伤血痛;湿气黏滞在关节,部分人以关节疼痛为主,舌苔黄腻(可用加减木防己汤),其中有一类在目前男性朋友中多见,就是湿热下注,下肢关节红肿,多为痛风发作(可用《医宗金鉴》化湿热的方法),治疗湿气的方法可谓丰富多彩,合而言之,主要包括两种策略:

  1)先应祛湿化痰

  祛湿化痰法是运用辛散苦燥药物,具有燥湿化痰功能,使痰湿蠲除的治法。适用于脾胃湿困,湿蕴化痰,上阻于肺,所致咳嗽、哮喘、痰多色白、头晕身困、脘腹胀满、大便溏软、舌苔腻浊等。常用药物,如半夏、橘红、茯苓、杏仁、薏苡仁、旋覆花、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车前子等。代表方剂,如二陈汤、杏苏散等。

  2)后则益气健脾

  由于湿气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不足。因此,祛除了多余的湿气之后,还得养脾胃。益气健脾法系运用甘温或甘平药物,具有健脾益肺、补益宗气功能,使脾健湿运、肺司治节、三焦通调、水湿输布的治法。适用于湿浊阻滞日久,脾肺气虚,治节升降失司,所致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恶风、眩晕耳鸣、咳嗽胸痹、纳呆脘闷、大便溏软、肢体浮肿、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白腻等。常用药物,如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黄芪、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等。代表方剂,如六君子汤、防己黄芪汤、实脾饮等。

  上述疗法需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症状的不同,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对症下药,患者切勿对本宣科,自行服药。

  对于湿气,除了治疗还要从根本上进行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远离潮湿环境,勤运动少懒惰,水分摄取要适量。还可以通过一些食疗的方式,达到健脾祛湿的功效。如用淮山、茯苓、薏米煲汤,是常用的健脾祛湿汤方。具体包括:

  1)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2)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

  3)避开湿气的环境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

  ①.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②.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③.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④.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除湿模式),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