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除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溶液除湿机。
背景技术:
阴凉库用于提供相关药品的储存环境,通常要求温度在0-20℃,相对湿度在45-75%之间,稳定良好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有利于药品的安全保存,同时也对空调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阴凉库空调系统一般都采用常规冷冻除湿的模式,空气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的水分析出以达到除湿目的,除湿后空气温度较低,往往需要进行再热处理后送入库中。
常规制冷除湿方式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耦合控制,再热量大,运行能耗高。在处理低温高湿的空气工况时,对湿度控制的效果较差;此外,受制于结霜温度,除湿能力有限,在高湿天气容易湿度失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液除湿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设备除湿能力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溶液除湿机,包括第一换热部及第二换热部,还包括:溶液喷淋单元,溶液喷淋单元设置在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第一回风与第一新风形成混合风,混合风依次穿过第一换热部及溶液喷淋单元;第二回风穿过第二换热部,以与穿过第一换热部及溶液喷淋单元的混合风混合进行送风;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均为蒸发器,或,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均为冷凝器。
进一步地,溶液除湿机包括第一热泵系统及第二热泵系统,第一热泵系统的第一侧为第一换热部,第一热泵系统的第二侧为第三换热部,第二热泵系统的第一侧为第二换热部,第二热泵系统的第二侧为第四换热部;第一换热部与第三换热部之一为蒸发器,另一为冷凝器;第二换热部与第四换热部之一为蒸发器,另一为冷凝器;溶液除湿机还包括溶液再生单元,溶液再生单元与溶液喷淋单元连通,溶液再生单元设置在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之后,第二新风穿过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后通过溶液再生单元。
进一步地,溶液除湿机还包括第三热泵系统,第三热泵系统设置在溶液喷淋单元与溶液再生单元之间,在第一换热部为蒸发器的情况下,溶液喷淋单元的布液管路经过第三热泵系统的蒸发侧,溶液再生单元的布液管路经过第三热泵系统的冷凝侧;在第一换热部为冷凝器的情况下,溶液喷淋单元的布液管路经过第三热泵系统的冷凝侧,溶液再生单元的布液管路经过第三热泵系统的蒸发侧。
进一步地,溶液喷淋单元包括:第二主体;第二布液器,第二布液器安装在第二主体中;第二填料,第二填料安装在第二主体中,并位于第二布液器的下方;溶液喷淋泵,溶液喷淋泵的第一端与第二主体的底部连通,溶液喷淋泵的第二端与第二布液器连通。
进一步地,溶液再生单元包括:第一主体;第一布液器,第一布液器安装在第一主体中;第一填料,第一填料安装在第一主体中,并位于第一布液器的下方;再生泵,再生泵的第一端与第一主体的底部连通,再生泵的第二端与第一布液器连通。
进一步地,溶液再生单元还包括第一分支管路,第一分支管路的第一端与再生泵连接,第一分支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主体的底部连通。
进一步地,溶液喷淋单元还包括第二分支管路,第二分支管路的第一端与溶液喷淋泵连接,第二分支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主体的底部连通。
进一步地,溶液除湿机还包括级间流换热器,第一分支管路及第二分支管路均经过级间流换热器。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部及第三换热部之间连通有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一压缩机支路,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四通阀,第一压缩机支路的两端与第一四通阀连接,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第二换热部及第四换热部之间连通有第三支路、第四支路以及第二压缩机支路,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四通阀,第二压缩机支路的两端与第二四通阀连接,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
进一步地,第三热泵系统包括环路及安装在环路上的第五换热部及第六换热部,环路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三膨胀阀,环路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三四通阀,以及与第三四通阀连接的第三压缩机支路。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溶液除湿机将回风分为第一回风及第二回风两部分进行处理,以实现温度和湿度的独立控制,相比于常规除湿方式,无需对空气再热,节约能耗,且除湿潜力更大;此外,机组可同时实现加热加湿的功能,适用于全年运行工况。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溶液除湿机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热泵系统;11、第三换热部;12、第一换热部;13、第一压缩机;14、第一四通阀;15、第一膨胀阀;20、第二热泵系统;21、第四换热部;22、第二换热部;23、第二压缩机;24、第二四通阀;25、第二膨胀阀;30、第三热泵系统;31、第五换热部;32、第六换热部;33、第三压缩机;34、第三四通阀;35、第三膨胀阀;40、溶液再生单元;41、第一布液器;42、第一填料;43、再生泵;50、溶液喷淋单元;51、第二布液器;52、第二填料;53、溶液喷淋泵;60、级间流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记载的,目前阴凉库空调系统一般都采用常规冷冻除湿的模式,空气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的水分析出以达到除湿目的,除湿后空气温度较低,往往需要进行再热处理后送入库中。常规制冷除湿方式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耦合控制,再热量大,运行能耗高。在处理低温高湿的空气工况时,对湿度控制的效果较差;此外,受制于结霜温度,除湿能力有限,在高湿天气容易湿度失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溶液除湿机,包括第一换热部12及第二换热部22,还包括:溶液喷淋单元50,溶液喷淋单元50设置在第一换热部12和第二换热部22之间,第一回风与第一新风形成混合风,混合风依次穿过第一换热部12及溶液喷淋单元50;第二回风穿过第二换热部22,以与穿过第一换热部12及溶液喷淋单元50的混合风混合进行送风;第一换热部12和第二换热部22均为蒸发器,或,第一换热部12和第二换热部22均为冷凝器。本发明的溶液除湿机夏季运行时,第一换热部12和第二换热部22均为蒸发器,待处理的第一回风和第一新风混合后依次经过第一换热部12和溶液喷淋单元50进行降温除湿,第二回风经过第二换热部进行调温,处理后的第二回风与前述处理过的混风混合后达到温湿度参数要求,送入阴凉库中。冬季运行时,只需切换制冷剂的流向,便可实现空气的加热加湿功能。本发明的溶液除湿机将回风分为第一回风及第二回风两部分进行处理,以实现温度和湿度的独立控制,相比于常规除湿方式,无需对空气再热,节约能耗,且除湿潜力更大;此外,机组可同时实现加热加湿的功能,适用于全年运行工况。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溶液除湿机包括第一热泵系统10及第二热泵系统20,第一热泵系统10的第一侧为第一换热部12,第一热泵系统10的第二侧为第三换热部11,第二热泵系统20的第一侧为第二换热部22,第二热泵系统20的第二侧为第四换热部21;第一换热部12与第三换热部11之一为蒸发器,另一为冷凝器;第二换热部22与第四换热部21之一为蒸发器,另一为冷凝器。
为了保证溶液的持续除湿能力,本实施例的溶液除湿机还包括溶液再生单元40,溶液再生单元40与溶液喷淋单元50连通,溶液再生单元40设置在第三换热部11和第四换热部21之后,第二新风穿过第三换热部11和第四换热部21后通过溶液再生单元40。本实施例使用第二新风对溶液进行再生,为了提高再生效率,第二新风会先依次通过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进行预热,再进入溶液再生单元中,对溶液进行浓缩再生后排至库外。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溶液除湿机还包括第三热泵系统30,第三热泵系统30设置在溶液喷淋单元50与溶液再生单元40之间,在第一换热部12为蒸发器的情况下,溶液喷淋单元50的布液管路经过第三热泵系统30的蒸发侧,溶液再生单元40的布液管路经过第三热泵系统30的冷凝侧;在第一换热部12为冷凝器的情况下,溶液喷淋单元50的布液管路经过第三热泵系统30的冷凝侧,溶液再生单元40的布液管路经过第三热泵系统30的蒸发侧。夏季运行时,第一换热部为蒸发器,阴凉库内第一回风和室外第一新风的混风经过第一换热部进行预冷后进入溶液喷淋单元,溶液喷淋单元底部的溶液输送至第三热泵系统的第六换热部降温后,进入喷淋单元顶部布液器进行喷淋,该部分混风与低温喷淋溶液接触,混风被降温除湿,喷淋溶液被稀释。阴凉库内第二回风经过第二换热部进行降温后与前述处理后的混风混合后一起送至阴凉库内。室外第二新风用于对溶液进行再生,依次经过第三、第四换热部,即经过两级冷凝器预热后进入溶液再生单元,并将溶液再生单元底部的溶液输送至第三热泵系统的第五换热部加热后,进入再生单元顶部布液器进行喷淋,第二新风与高温再生溶液接触,被加热加湿形成高温高湿排风排至室外,同时再生溶液被浓缩。
具体来说,为了实现溶液喷淋单元的除湿功能以及溶液再生单元的浓缩功能,本实施例中的溶液喷淋单元50包括:第二主体、第二布液器51、第二填料52及溶液喷淋泵53,第二布液器51安装在第二主体中;第二填料52安装在第二主体中,并位于第二布液器51的下方;溶液喷淋泵53的第一端与第二主体的底部连通,溶液喷淋泵53的第二端与第二布液器51连通。本实施例中的溶液再生单元40包括:第一主体、第一布液器41、第一填料42及再生泵43,第一布液器41安装在第一主体中;第一填料42安装在第一主体中,并位于第一布液器41的下方;再生泵43的第一端与第一主体的底部连通,再生泵43的第二端与第一布液器41连通。
为了实现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以及第三热泵系统的蒸发冷凝功能,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换热部12及第三换热部11之间连通有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一压缩机支路,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四通阀14,第一压缩机支路的两端与第一四通阀14连接,第一压缩机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压缩机13,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15;第二换热部22及第四换热部21之间连通有第三支路、第四支路以及第二压缩机支路,第二压缩机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压缩机23,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四通阀24,第二压缩机支路的两端与第二四通阀24连接,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25。本实施例中的第三热泵系统30包括环路及安装在环路上的第五换热部31及第六换热部32,环路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三膨胀阀35,环路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三四通阀34,以及与第三四通阀34连接的第三压缩机支路,第三压缩机支路上设置有第三压缩机33,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以及第三热泵系统的管路设置不限于上述结构,只要是可以满足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以及第三热泵系统的蒸发冷凝功能的管路设置结构均可。
夏季运行时,第一换热部为蒸发器,阴凉库内第一回风和室外第一新风的混风经过第一换热部进行预冷后进入溶液喷淋单元,溶液喷淋泵将第二主体底部的溶液输送至第三热泵系统的第六换热部降温后,进入喷淋单元顶部第二布液器进行喷淋,通过第二填料使该部分混风与低温喷淋溶液接触,混风被降温除湿,喷淋溶液被稀释。阴凉库内第二回风经过第二换热部进行降温后与前述处理后的混风混合后一起送至阴凉库内。室外第二新风用于对溶液进行再生,依次经过第三、第四换热部,即经过两级冷凝器预热后进入溶液再生单元,通过再生泵将第一主体底部的溶液输送至第三热泵系统的第五换热部加热后,进入再生单元顶部第一布液器进行喷淋,在第一填料上第二新风与高温再生溶液接触,被加热加湿形成高温高湿排风排至室外,再生溶液被浓缩。
冬季运行时,切换第一、第二和第三热泵系统的各四通阀,改变制冷剂的循环方向,此时各热泵系统中的原本的蒸发器切换为系统冷凝侧,原本的冷凝器切换为系统蒸发侧。阴凉库内第一回风和室外第一新风的混风经过第一换热部进行预热后进入溶液喷淋单元,溶液喷淋泵将溶液喷淋单元底部的溶液输送至第三热泵系统的第六换热部加热后,进入喷淋单元顶部布液器进行喷淋,在第二填料中,该部分混风与高温喷淋溶液接触,混风被加热加湿,喷淋溶液被浓缩。阴凉库内第二回风经过第二换热部进行加热后与前述处理后的混风混合后一起送至阴凉库内。室外第二新风依次经过第三、第四换热部带走热泵系统蒸发侧的冷量,而后进入溶液再生单元中,再生泵将溶液再生单元底部的溶液输送至第三热泵系统的第五换热部降温后,进入再生单元顶部第一布液器进行喷淋,在第一填料中,第二新风与低温再生溶液接触,被降温除湿形成低温干燥排风排至室外,再生溶液被稀释。
本实施例中的溶液再生单元40还包括第一分支管路,第一分支管路的第一端与再生泵43连接,第一分支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主体的底部连通。再生泵出口设置第一分支管路将再生单元底部再生溶液输送至溶液喷淋单元中。本实施例中的溶液喷淋单元50还包括第二分支管路,第二分支管路的第一端与溶液喷淋泵53连接,第二分支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主体的底部连通。溶液喷淋泵出口设置第二分支管路将喷淋单元底部调湿溶液输送至再生单元中,维持溶液浓度的稳定和平衡。
本实施例中的溶液除湿机还包括级间流换热器60,第一分支管路及第二分支管路均经过级间流换热器60。溶液交换分支管路上设置级间流换热器,用于回收交换溶液的冷热量,减少热损失,其中,级间流换热器可以是板式换热器或套管换热器。第一、第二热泵系统的第一、第二换热部和第三、第四换热部可以是翅片管式换热器,第三热泵系统的第六换热部和第五换热部可以是板式换热器、套管换热器或者壳管换热器。其中,图1中新风1为第一新风,新风2为第二新风,回风1为第一回风,回风2为第二回风。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溶液除湿机夏季运行时,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均为蒸发器,待处理的第一回风和第一新风混合后依次经过第一换热部和溶液喷淋单元进行降温除湿,第二回风经过第二换热部进行调温,处理后的第二回风与前述处理过的混风混合后达到温湿度参数要求,送入阴凉库中。冬季运行时,只需切换制冷剂的流向,便可实现空气的加热加湿功能。本发明的溶液除湿机将回风分为第一回风及第二回风两部分进行处理,以实现温度和湿度的独立控制,相比于常规除湿方式,无需对空气再热,节约能耗,且除湿潜力更大;此外,机组可同时实现加热加湿的功能,适用于全年运行工况。
应该指出,上述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上面详细的说明中,参考了附图,附图形成本文的一部分。在附图中,类似的符号典型地确定类似的部件,除非上下文以其他方式指明。在详细的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书中所描述的图示说明的实施方案不意味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文所呈现的主题的精神或范围下,其他实施方案可以被使用,并且可以作其他改变。将容易理解的是,如本文一般所描述的及附图所图示说明的,本公开的方面可以在广泛种类的不同的配置中被编排、代替、组合、分开以及设计,所有这些在本文被明确地考虑。
根据本申请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案的本公开将不受限制,其被意图作为各种方面的图示说明。如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清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作许多修改和变更。在本公开范围内,功能上等同的方法和设备,除了本文所列举的那些之外,从前述说明书来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清晰的。这样的修改和变更意图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公开将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条款以及这样的权利要求所给予权利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限制。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特定的方法、试剂、化合物、组成或生物系统,其当然可以变化。也将理解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是出于描述特定的实施方案的目的,而并非意图是限制性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